第一题:现在在当今社会上裸辞现象比较严重像裸婚一样,特别是现在一些九零后马上就要择业受裸辞现象影响很大,你对裸辞持什么态度,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综合分析能力——社会热点类
【审题关键】裸辞、择业观、价值实现
【背景链接】裸辞,现基本指向即是,职场精英因各种原因,不找新的工作之前就选择突然离职。该词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流行词榜首,成为继“裸婚”之后在年轻白领中流传最广、最快的词汇、职场第一大热词。还有被裸辞之说,即因工作不达标而被老板辞退。
2014年春节又现裸辞潮。“北京人才大市场”招聘会上,各路应聘者蜂拥而入,不少90后“裸辞族”, “裸辞”的结果是,如果没有及时找到下家的话,税费和社保就将中断一段时间,以前中断了税费和社保可能影响还不大,但眼下将直接造成连续缴费时间不足5年,将来购房、摇号的资格将大受影响!
【参考解析】
现状背景:裸辞,指的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不考虑后路,意味着离开的决然。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之下,许多人因工作压力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
提出观点:“裸辞”的背后是年轻人职业规划的缺失与对自身价值的迷茫。
论证观点:
现象分析:大批劳动者敢于裸辞,一方面说明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工薪阶层不必“等米下锅”,有资本给自己预留重新就业的空档期;同时,也折射出职业理念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只注重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而是开始重视自己内心的快乐和追求,对工作幸福感有了更高的向往和期待。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体现价值的舞台,快乐工作才是王道。
原因分析:
政府角度:教育部门和学校没能够加强对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家庭角度:家长作为孩子经济的后盾,为孩子灌输家庭是“避风港”的思想,降低年轻就业者的后顾之忧。
个人角度:对社会缺乏足够了解,缺乏正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催生裸辞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人在学校时怀有对社会的美好幻想,一旦走上社会,发现现实风行的标准和学校里有巨大差距,于是发生动摇。踏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用裸辞逃避现实。
影响分析:愈来愈多的职场人士开始关注自己心灵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裸辞”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但更多的是不利的一面,如不能重新就业、反复的跳槽会造成较高的时间成本和生活成本等,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同时大量青年人的“裸辞”也不利于企业的人才稳定培养和长期发展,更会给社会就业造成压力。
落实观点:
高校: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强对专业选择、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个人:工作再痛苦,也要先做好梳理;深度思考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下一次的求职计划;珍惜调整机会,有计划有规划地享受“裸辞”。
企业:以文化增加员工向心力;
用制度降低员工压力,严格控制加班,保证基本休息和带薪休假,建立科学长期的激励机制;
注重员工在职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总结:在日常职场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和持有宽容的平常心,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
【名师点睛】
此题作为具有时效性的新兴社会热点,要认识全面,从利弊角度辩证分析。原因分析和问题解决都可运用主体分析的逻辑思维,重在多方面多角度共同消化当下年轻人在就业中的问题,阐述“明确的职业规划”是此题核心,如提出“辞职要在明确的职业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具备足够的职业竞争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心态”为答题创新视角,但最终落脚点为要有长久的职业发展计划、不断提升个人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