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语出《孟子?尽心上》。
2. A [解析]“瓜”与“豆”的不同在于其基因组成的不同,是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
3. C [解析]沛西?能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孟禄和马克思分别为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
4. B [解析]夸美纽斯从他的民主主义的“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
5. C [解析]信息加工论者米勒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是有限的,可以通过组块的策略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6. D [解析]明明知道而当时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做“舌尖效应”,是提取信息时可能会发生的困难。
7. C [解析]略
8. 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为各个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身心特点,这是个体发展具有的阶段性。
9. 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他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0.D[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l2~18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此年龄段正是中学阶段。
11.D [解析]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2.A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社拉于1977年最早提出的一个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3.AD[解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直接与外界刺激接触的有感受器和效应器。
14.ABC[解析]教育评价的信息应尽可能是全面的,还要求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
15.ABD[解析]班级授课制缺乏实践性,这是它的弊端之一。
16.ABD[解析]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高质量的发散思维应当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7.BCD[解析]教学目标从大到小依次为课程目标、学科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18.ABCD[解析]皮肤觉主要包括触觉、压觉、温度觉和痛觉等感觉。
19.CD[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0.BCD[解析]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有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